从“尽职的快乐”到“茹格布尔的失败”——对《德语课》中“尽职”话语的再思考
【出 处】:
德语课
义务尽职
纳粹
罪责
【作 者】:
安尼
【摘 要】小说《德语课》聚焦“尽职”一词,为联邦德国战后罪责问题讨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文学范例,一度引发人们审视纳粹时代精神乃至德意志传统美德的基本含义。随着战后反思文化的升温和细化,一些新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:除了美德含义本身在历史进程中发生蜕变,某些被频繁引用的历史概念可能也已被扭曲或偷换。正如纳粹并非突如其来,美德变质也非一夜之“功”。“尽职”并非到纳粹时代才发生所谓质变,盲目服从或无思想性也并非第三帝国所特有,它们都是历史累积的必然结果。
相关热词搜索:
上一篇:生命意识与民族根基——略论斯特拉霍夫对托尔斯泰的阐释
下一篇:他们不一样的沙漠——浅析玛丽·奥斯汀与爱德华·阿比的沙漠写作